Macrame 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,但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手工艺术形式的发展则相对较晚,以下是其主要发展阶段:
古代起源与传统应用
结绳记事:我国上古时期就有 “结绳记事” 的记载,这可以看作是绳结应用的早期雏形。当时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记录事件、传递信息等,虽然与现代的 Macrame 在功能和形式上有很大差异,但体现了我国人民对绳结的早期运用。
实用为主:在古代的生产生活中,绳结也被广泛应用。例如渔民用于编织渔网,通过各种复杂的绳结来确保渔网的牢固和耐用;还有在建筑、运输等领域,也会使用特定的绳结来捆绑、固定物品。
近现代引入与缓慢发展
西方传入:Macrame 真正作为一种装饰性的手工艺术形式传入中国,大约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。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,西方的文化和艺术形式逐渐被引入国内,Macrame 也随之而来。
小众爱好:在传入初期,Macrame 只是在一些沿海城市或文化交流较为频繁的地区,被少数人所了解和喜爱,成为一种小众的手工爱好。这些爱好者们通过自学或参加一些小型的手工交流活动,开始尝试制作 Macrame 作品。
当代复兴与流行
网络传播助力:进入 21 世纪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,Macrame 在国内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。许多手工爱好者在网上分享自己的 Macrame 作品和制作教程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。一些手工网站和论坛也专门设立了 Macrame 板块,方便爱好者们交流和学习。
商业应用拓展:Macrame 在国内的商业应用也逐渐拓展。除了传统的家居饰品店开始销售 Macrame 作品外,一些服装品牌也将 Macrame 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,推出了具有 Macrame 装饰的服装、包包等产品。此外,在一些婚礼、派对等场合,Macrame 也被用于场地布置,营造出浪漫、温馨的氛围。